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万里茶道到绿满山乡 安化黑茶的生态致富路

体育正文 55 0

从万里茶道到绿满山乡 安化黑茶的生态致富路

从万里茶道到绿满山乡 安化黑茶的生态致富路

新华社长沙5月(yuè)21日电(记者阮周围)清晨,在湖南省安化县的云上茶园,仍有薄雾环绕。眼下正是火热的采茶季(jì),茶农们挎着竹篓,在层层叠叠的茶园里采摘鲜叶(xiānyè)。 一片片墨绿的茶叶,哺育着一代又一代茶农。湖南是万里茶道的主要货源地和起始段之一。历史(lìshǐ)上,晋、陕等(shǎnděng)地茶商曾以安化茶山为茶源基地,将这里出产的黑(hēi)茶向北、向西运往欧亚大陆其他国家。 随着时代发展,万里茶道上的(de)马蹄声、驼铃声不再响起,但黑(hēi)茶产业发展仍焕发出旺盛(wàngshèng)的活力。从过去的贫困山区,到绿色茶园铺满(pùmǎn)山坡,黑茶的传承发展不仅美了山村,也富了百姓,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致富新路。 高马二溪村的茶园。新华社发  “我们村是山区(shānqū),过去由于(yóuyú)交通闭塞,村里基础设施(jīchǔshèshī)落后,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差,不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。”田庄乡高马二溪村村支书谌志成回忆道。 高马二溪产区以茶叶原料(yuánliào)优质闻名,随着当地黑茶产业的持续发展,村里迎来转机。2012年,在县委、县政府(xiànzhèngfǔ)的推动下,高马二溪村开始大规模(dàguīmó)发展黑茶产业。伴随国家(guójiā)实施乡村振兴战略(zhànlüè),依托优质茶园资源,村里着手改善基础设施建设,引导更多村民和企业加入,构建了“从茶园到茶杯”的全链条产业体系。 目前,高马二溪村已(yǐ)发展茶企42家,年产毛茶(máochá)500吨,毛茶年收入6000万元,茶叶年综合(zōnghé)产值达4.5亿元,成为安化茶园面积最大、茶企最多的村庄。 “传统的黑茶是粗枝大叶,现在我们的产品可以和细腻(xìnì)精美的红、绿茶媲美(pìměi)。”谌志成非常骄傲,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5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23.38万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(niánshōurù)达到2万元。 村民的(de)口袋富了后,还有(háiyǒu)不少年轻人抓住机遇,主动返乡做茶创业。眼下,村里(cūnlǐ)还有由(yóu)20多位年轻人组成的茶叶协会,这些思维活跃的创业者经常一起碰头,为村里的茶产业发展提建议、找路子。许多茶企还加入直播卖茶,茶叶销路越来越好、越来越旺。 安化黑茶(hēichá)的“出圈”,还离不开现代科技为传统技艺“加持”赋能。黑茶属于后发酵茶,在(zài)安化黑茶的制作过程中,最具标志性的工序是经七星灶(zào)干燥,这道工序是品质形成的关键。 在白沙溪茶厂(cháchǎng)的制茶车间(chējiān),除了保留(bǎoliú)传统的七星灶外,还研发了新式七星灶,用木炭替代柴火,并引入两条智能化生产线。现代化的精准工艺把控,既保留了黑茶“金花”的独特风味,又提升(tíshēng)了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。 白沙(báishā)溪茶厂的千两茶晾晒(liàngshài)现场。新华社发  “我们与茶专家合作,研发出黑茶深加工产品,比如冻干黑茶粉、便携茶包等,产业链(chǎnyèliàn)不断延伸。”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凯介绍。 从2011年开始,公司以“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发展茶园基地,陆续打造有机生态茶园6个,带动10万农户种茶增收。当前,公司正(zhèng)集中精力将传统茶园提质升级成(shēngjíchéng)有机型生态茶园,力争(lìzhēng)提供更多优质茶叶(cháyè)原料。 记者了解到,当前,安化深化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三级联结机制,带动35万茶农在产业链上(shàng)增收。同时,还(hái)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国际平台建立(jiànlì)跨境茶贸(chámào)通道,区域协同、产业协作,逐步迈向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”的共富实践。
从万里茶道到绿满山乡 安化黑茶的生态致富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