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引领合作社 盐碱地变身“聚宝盆”——河涯村十年蝶变实现产业兴村群众富
党建引领合作社 盐碱地变身“聚宝盆”——河涯村十年蝶变实现产业兴村群众富
党建引领合作社 盐碱地变身“聚宝盆”——河涯村十年蝶变实现产业兴村群众富
大众网(dàzhòngwǎng)记者 彭静 聊城报道
5月22日,聊城市政府新闻办(xīnwénbàn)举行“榜样在(zài)身边”系列记者(jìzhě)见面会(jiànmiànhuì)(四)。莘县福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妹书在见面会上介绍,2023年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。2024年合作社实现收入166.5万元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.5万元。
2013年8月李妹书牵头成立(chénglì)合作社,坚持组织引领,发动村干部联合建社,把党员培养成为技术能手和管理骨干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、创新运营模式,成立农资集采直供中心、产业化联合体(liánhétǐ),实行(shíxíng)种加销“五统一”,促使产业联动、抱团发展,同时通过(tōngguò)捐赠、筹资等方式(fāngshì)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,构建和美乡村。
李妹书介绍,河涯村原来是一个典型的(de)传统农业村,虽然人均耕地不少,但土地水咸地碱,比较落后,为了寻找(xúnzhǎo)出路,2013年(nián)李妹书挨家挨户听取意见,去市场了解情况,也(yě)咨询了专家的意见。最终,找到了发展的路子,那就是搞蔬菜(shūcài)种植(zhòngzhí)!刚开始村民们有顾虑,认为投资五六(wǔliù)万元建一个大棚风险太大。李妹书就和5名村干部、6名农户成立福妹蔬菜种植专业(zhuānyè)合作社,建起16个大棚。一年下来,每个大棚比普通种植户多收入3000多元。村民们建棚的信心,一下子就有了。截至目前,合作社共建设蔬菜大棚680个,年人均收入(rénjūnshōurù)达到了2万多元。
建蔬菜大棚,需要用水,因当地水咸,无法保证水源(shuǐyuán)。李妹(lǐmèi)书就(jiù)想到了引用黄河水(huánghéshuǐ),但是引水需要占用大家的(de)地,群众地上还都种上了树,想要引水,必须砍树(kǎnshù),李妹书想千方设百计,动员村委会领导班子,砍树疏通河道。因牵扯到大家的利益,所以(suǒyǐ)一连几天工作都没有进展,李妹书就挨家挨户做工作,最后就先砍倒了李妹书家的几亩树,又把紧挨着的堂叔、大爷家的树也都砍掉了,大家这才同意砍掉自己家的树木,就这样开挖沟渠2000多米,使全村1000多亩碱地用上了黄河水。后来(hòulái)又多方奔走,打了31眼机井,为发展大棚蔬菜产业(chǎnyè)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建大棚又遇到了一个“拦路虎”,资金(zījīn)难。李妹书拿出自己家的钱作为群众建大棚的垫付资金,但这些钱远远不够。以前河涯村(cūn)(cūn),村风不好,信用社和银行不敢发放贷款。李妹书就一趟趟地跑镇里、跑县里,用自己的全部家当为村民做(zuò)担保(dānbǎo),信贷员都很纳闷:“村民贷款你(nǐ)担保,还不上的本息你补上,你究竟图个啥”。但是(dànshì)李妹书觉得自己是社员选出来的理事长,跑跑腿、搭些钱没啥。就这样,几年下来,河涯村累积贷款达到5000多万元,没有出现一笔逾期贷款,被(bèi)农业银行、农商行评为“信用村”。
为了把合作社做大做强,李妹书鼓励党员带头学(xué)、带头干,成为(chéngwéi)技术能手,向(xiàng)社员提供生产管理技术指导、瓜菜销售(xiāoshòu)、质量(zhìliàng)检测等服务。通过支部共建和产业联盟的方式,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蔬菜种植,成立了福妹蔬菜产业化联合体,实行统一供种、统一供肥、统一供药、统一指导、统一销售的“五统一”模式,促使产业联动、抱团发展。联建的周边村庄,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(wànyuán),比(bǐ)联建前平均翻了一倍。
李妹(lǐmèi)书欣慰地说道,村(cūn)民富裕了,生活质量提高了,村庄的环境也改善了,精神生活也丰富了。合作社向村集体捐资130多万元建设了一处高标准的办公场所和村级党员活动室;硬化道路总长(zǒngzhǎng)12公里、宽4米的村级公路;多方筹集资金,安装变压器6台,架设线路5.2千米,现在的河涯村是村庄美(měi)、产业兴、群众富,使(shǐ)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到了全镇(quánzhèn)前列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